副标题#e#
【手机频道】自2019年2月三星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以来,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包括华为、小米、摩托罗拉等在内的厂商都接连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系列或单品。
54个月之后,折叠屏手机现状如何?
根据韩国《亚洲日报》8月30日的消息,三星电子下半年新机Galaxy Z Fold3、Galaxy Z Flip3在韩国国内预约销量仅一周便接近百万,打破Galaxy Note10系列创下的25天破百万的纪录。
而从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关于折叠屏手机研究报告中可看出些许端倪,其预测折叠屏手机到2022年底全球出货量可达1830万。从长期来看,可折叠产品具有持续吸引力,但对于2022年底前的整体出货量增长,Counterpoint Research持保守态度。
时间回到2019年,包括三星Galaxy Fold,同年发布的华为Mate X和Motorola Razr都面临着回答:“容易坏吗、折痕为什么明显、售价啥时候能打下来?”这三个棘手的难题。
要知道当时的折叠屏手机耐用性较差,显示屏非常薄,易碎。同时手机内部的铰链等活动部件也不是很灵活,更不具备常规手机的防尘防水等特性。
高昂的售价掩盖了新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人们对第一波产品的印象。
随着技术的更新,以Galaxy Z Fold2、Mate Xs为首的两款设备在2020年进入大众视野。好消息是,一年时间,例如全面屏+高刷新率的支持、鹰翼折叠设计、特殊铰链结构等细节的提升拔高了产品力,但依旧没能让售价有所松动,两款产品都接近17000元,几乎是三、四台高端旗舰手机的价格。
几个月前,华为率先推出了折叠屏新品Mate X2,小米也拿出了MIX Fold申请参战、三星更是刀法精准,在降低Z Fold3、Z Flip3价格的同时,通过新的设计让两款新品支持了IP68防尘防水。而华为则是升级为第二代鹰翼折叠,改用双楔形设计,还加入了旗舰手机水准的影像元件。
与此同时,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开始有了调整,以Z Flip3为例,首发价控制在了9000元以内。
所以,54个月之后,到了入手的最佳时机了吗?
用“一切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形容是不是购买的最佳时机再合适不过。
也就是说,对于较为在意性价比的用户,无论是2019年还是今天,折叠屏手机都做不到所谓的“性价比”。
从手机形态打开到平板,屏幕尺寸的提升注定是折叠屏手机最大的卖点,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利用手机观看流媒体(电视剧、电影、比赛等)或是日常离不开炒股、新闻等App,折叠屏手机目前都能比常规手机更好的展现内容。
但问题是,即便你财力雄厚,也愿意替换成更大的屏幕展现在你的生活面前,那又如何下决心将一部270克重量起的产品当作主力机呢?
作为多款折叠屏手机的使用者,目前我更倾向Galaxy Z Flip系列和Motorola Razr的折叠方式,在重量、体积被严格控制后,它几乎完全覆盖了我日常使用的全部所需功能。
而对展开类的折叠屏手机而言,用重量换取更大的屏幕理所应当,它的出现接连让我手边的Pad类产品开始集体“自闭”。但除了内容展示,第三方App的支持甚至是特殊设计、和自家旗舰影像功能旗鼓相当的情况还没能让我体验到。
积极的一方面是,折叠屏手机正在通过技术的日新月异开始将重量逐年做减法;通过产品定位的精准刀法和外观设计将产品力一升再升。
但稍显尴尬的是,现阶段能让折叠屏手机再上一级台阶的,只有源源不断且让我们日日离不开的互联网应用了。 接下来,折叠屏手机还将如何改变?
在我看来,价格、厚度、重量是未来两年折叠屏手机提升产品力,且能真正走进消费者的三大核心。
相对亲民的价格能让更多用户愿意掏腰包尝试,而一个产品的手感(厚度、重量、体积、设计等元素)则会决定它的使用周期,甚至是能不能接受这一折叠的形态。
#p#副标题#e#
以Galaxy Z Flip3为例,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后,它便更像是为初试折叠屏用户准备的走量单品。从京东的预约数据来看,作为同期发布的新品,Z Flip3的预约数量是Z Fold3的近8倍。
近年来由于增长放缓,用户换机时间拉长,三星、华为等厂商需要折叠屏这样的差异化品类建立行业领导地位,教育市场折叠屏的可行性。而在行业逐渐成熟后,通过技术壁垒挖一条更深的护城河。
折叠屏手机一定不是手机的最终形态,但却是目前最好的展现形式。
回到那个问题,2021年,到了该入手折叠屏手机的最佳时机了吗?
我想说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