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市妈湾港的5G全场景智慧港口试验田,可利用5G网络下达操作指令,实现港机远控,有效减少了现场作业人数。未来,该港口有望成为国内外传统码头智能化升级的典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达摄
“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举措。”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5G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构建数据要素更快速可靠流通的信息“大动脉”,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优化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配置,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但也要看到,5G与行业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从试点示范到复制推广再到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规律,其中必然经历各种坎坷,因此需要各方优势互补,打通技术、标准、产品、方案等各环节,打造跨行业协同的5G应用“大生态系统”。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5G商用两年多来,在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5G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工业、能源、交通等多个先导行业率先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当前我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的前列,5G应用探索不断深入,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商、行业单位等陆续打造了一批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
在深圳比亚迪总装车厂,中国联通以5G技术全程赋能老旧工厂数字化升级。通过构建高质量的5G行业虚拟专网,为企业部署MEC边缘云平台和网络切片,结合自主研发的AI平台能力,落地13种“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
“5G与AI相结合应用在车窗合规检测环节,使生产效率提升15%,车窗涂胶不良品流出由原来每月1例至2例降到0,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中国联通总经理陈忠岳介绍,通过5G+AGV智能物流、5G+AI车尾识别等应用,物流效率提升15%、车标错漏贴问题发生率从原来每月2辆至3辆降为0,全方位打造5G柔性化生产线。
为解决输电线路巡视工作量大和人工作业效率低之间的突出矛盾,深圳供电局探索应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输电线路上部署2727套智能摄像头,并结合可自动识别外力破坏隐患和设备缺陷的12种算法,打造了新一代输电智能巡检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一日尽览鹏城塔”。
“巡视一回500千伏输电线路,传统人工巡视需要2个人巡视10天,现在通过新一代输电智能巡检系统,2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巡视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了11倍。”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部副主管裴慧坤说。
截至目前,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138个钢铁企业、194个电力企业、175个矿山、89个港口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利用5G等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多环节的改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肖亚庆说。
遵循技术、标准和产业渐次导入的客观规律,提高5G标准对重点行业应用的支撑能力
5G对行业的赋能作用已经在制造业、交通等领域效果初显,但其规模化落地仍面临不少难题。“产业基础薄弱、关键元器件缺位等短板仍限制5G应用的发展,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环节多、过程长,亟需加强5G技术对行业需求的适配和支撑。”谢存说。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实施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加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的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带动设计工具、制造工艺、核心IP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支持高精度、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5G射频、协议、性能等仪器仪表研发,带动仪表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尽快突破。
“夯实产业基础要根深本固,遵循技术、标准和产业渐次导入的客观规律,科研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要推动5G后续国际标准演进,提高5G标准对重点行业应用的支撑能力。”肖亚庆建议,要针对芯片、模组等制约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加大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
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建议,下一步可以通过集采补贴等措施将终端模组成本降至100元,加快规模部署,力争到2030年实现超过500亿个5G行业物联目标。
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产业链、供应链应共同协作,推动终端模组等成本大幅降低,实现5G到现尝到网关、到设备,推动5G行业终端从试点到量产,再到规模应用。
加快5G规模化应用网络是保障。肖亚庆说,要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原则,紧贴行业和市场需求,实现深度覆盖和按需覆盖。推动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发展,加快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新技术成熟商用,探索建网新模式。
“应持续增强5G网络能力,促进5.5G标准的成熟和部署,提高其大上行、高可靠、精准定位等能力,推动5G技术进入更多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汪涛说。
加快重点领域特色应用落地,亟需推广一批基础扎实、模式清晰、前景广阔、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应用
我国行业众多,各行业、各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差异性大,个性化更为突出。因此,5G应用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把握5G应用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特点,分重点、分批次,循序渐进,在部分应用需求强烈、基础较好、带动性强的重点行业,形成突破性进展,待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到千行百业。
在深圳市妈湾港,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应用于港口的5G商用网络。“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能够满足单台场桥(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上行45Mbps、时延15ms的远程操控要求,极大改善了场桥司机工作环境,保障人员安全。”招商港口副总经理兼首席数字官李玉彬告诉记者,过去场桥司机要爬到30多米的起重机上作业,一干就是8个小时,还要时刻低头观察下方,大部分司机都患有颈椎玻5G让工人从风吹日晒的蓝领变成了室内办公的白领。
此外,5G与自动驾驶结合实现了38台集卡无人驾驶运输货物;5G网联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巡检将巡检时长由原先的6小时缩短至20分钟;“5G+边缘计算+AI机器视觉”将单箱理货时长从20秒缩减至10秒。
能将不同技术集成应用在港口得益于招商港口自主研发的码头操作管理系统招商芯。“北斗定位、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招商芯相结合形成智慧港口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同时对接不同供应商的不同设备、系统和应用,能够较为便捷地在不同码头和港口落地并发挥作用,既可以适用于现代化的自动化码头,同时也可以帮助传统码头改造升级,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和兼容性。”李玉彬说。
“要加快重点领域特色应用落地,亟需推广一批基础扎实、模式清晰、前景广阔、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应用。”在谢存看来,5G融合应用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应用产业生态。因此《行动计划》聚焦解决应用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通过对我国5G应用规划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持续推动5G应用从1到N跨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达)